新余市委编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“三聚焦”助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

日期:2022-12-13 10:19 字号:[]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新余市委编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,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,全力保障教育、医疗、社会治理等领域机构编制需求,助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,用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余落地见效。

一、聚焦“幼有善育、学有优教”,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

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新余市委编办从义务教育、学前教育、校外培训监管三方面做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工作。一是统筹保障义务教育。在核定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11598名的前提下,结合教育事业发展、生源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编制,按照班额、生源、教师结构、教育教学任务增减等情况,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分配方案及调整建议,盘活现有教师编制总量,优化系统内编制结构。坚持“人编同调”原则,积极探索教师交流制度,引导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流动,有效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,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健康发展。二是创新规范学前教育。围绕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,印发《西汉姆联足球俱乐部规范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统筹考虑办园规模、幼儿园类别、幼儿数等因素,按照标准核定编制数,保障园长等重点管理教学人员用编,切实加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。同时规范做好公办幼儿园登记管理,先后指导29所小区配套及乡镇公办园登记设立为事业单位,确保公办幼儿园公益属性、非营利性,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,惠及8000余个公办学位幼儿。三是强化完善校外培训监管。立足职责定位,全面完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管理体制机制,在市教育局设立校外培训监管科,加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,进一步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实落细。

二、聚焦“病有所医、医有所保”,助力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

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新余市委编办以党建引领、需求保障、疫情防控为切入口,强化医疗队伍建设。一是以“党建引领”为切入口,强化卫生健康系统党的建设。在市卫健委设立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,形成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的党建工作格局;核定人民医院、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等3所市属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职数,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。二是以“需求保障”为切入口,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。围绕“促进市属公立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,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”总目标,出台《西汉姆联足球俱乐部规范市直公立医院岗位编制管理的通知》,在3所市属公立医院中实施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,强化医院用人自主权,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发展需求。三是以“疫情防控”为切入口,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。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机构和工作任务,调剂补充事业编制11名,完善健康教育及防疫检验工作架构,加强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救治能力建设,为打赢防疫攻坚战提供机构编制保障。

三、聚焦“民有所呼、政有所应”,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

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,新余市委编办以理顺职能、优化机构、保障人员为着力点,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。一是明晰事权,理顺职能配置。按照新公布的事项目录和改革后各部门、乡镇(街道)“三定”规定,对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集中进行梳理调整,确保权责统一、更新及时准确。同时进一步理顺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三级执法职责和执法范围,着力解决综合执法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清、运行不畅、能力不足的问题,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。二是上下联动,优化机构设置。构建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三级综合治理机构网络,市级、县(区)两级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全市33个乡镇(街道)均设置社会治理办公室和便民服务中心,负责网格化社会治理、行政审批服务等工作。渝水区还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“渝快办”,为企业排忧、为群众解困,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让群众的“呼声”变成“掌声”。三是重点保障,满足用人需求。大力加强社会治理队伍建设,将改革中收回的空编重点保障各类执法队伍。同时,为解决基层结构性缺编问题,着力完善市县乡三级干部交流任用机制,选派市、县(区)直部门业务骨干、选调生等充实到乡镇(街道)一线。